新增網頁2
西班牙研究中心
一、簡介
網路科技改變了全球社會運作模式,不僅是在經濟、政冶或文化層面,對教育的衝擊更是全方位,包含課程、教學、行政與研究等面向。而對於大學學術研究與交流的增進,網路更扮演著資訊搜尋的最重要工具,這也使得許多大學希望能藉由網路的傳播展現其學術表現與研究成果,進而增加其網路能見度與影響力。
而目前最受到世界矚目的為西班牙網路計量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學網路排名」每年進行兩次評鑑,分別於1月底及7月底更新一次排行榜,該排名最主要是讓各大學了解研究成果與數位資源的分享,使「全球的大學與研究中心能展現其對電子期刊、科學研究成果、教學檔案與研究活動之國際化的學術責任」。
二、指標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西班牙網路計量研究中心
分類指標
|
指標定義
|
07年權重
|
08年權重
|
1.規模
(Size,簡稱S)
|
統計4大網站搜尋器Google, Yahoo, Bing 與 Exalead
所搜尋各大學網頁的頁數
|
25%
|
20%
|
2.能見度
(Visibility,簡稱V)
|
統計搜尋器Yahoo之大學網頁對內外被連結數(被引用數)
<註解>次網域數量(學校各單位網站數量)及被瀏覽數量(流量):08年後不考慮
|
50%
|
50%
|
3.學術檔案
(Rich Files,簡稱RF)
|
統計4大網站搜尋器Google, Yahoo, Bing 與
Exalead搜尋不同的檔案類型,包含pdf、doc、ppt、pps等形式檔案之學術出版品數目,計算其總數量
<註解> xls:08年後不考慮
|
12.5%
|
15%
|
4.學術論文
(Scholar,簡稱Sc)
|
由Google Scholar所搜尋到之學術文章、報告與相關學術研究等之數目
|
12.5%
|
15%
|
三、未來走向與發展展發展
1.
|
美國高等教育政策中心董事長Jamie P.
Merisotis就點出大家心中的予盾:「雖然大學院校並不完全同意排名這種玩意,但卻愈來愈理解到其有存在的必要性」。
|
2.
|
劉念才所長在2005年到臺灣參加「大學評鑑、進退場機制與提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中所言:
|
|
(1)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深入,大學排名的國際化趨勢也日益明顯。
|
|
(2)只有不斷加強對大學排名的研究,才能促進大學排名的完善。
|
3.
|
民民國99年5年500億將重新審核,而世界大學排名指標和網路世界排名指標相輔相成,倘若執行本計畫將可同時提升2者之排名! |
上海交通大學
一、簡介
大陸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其主要採用國際認可的學術成果與學術表現作為主要評比指標,對世界1000所大學進行排名。
此舉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國主流媒體紛紛大幅報導,其中所採用的評比指標,更成為各國政府追求學術卓越,造就世界一流大學的依據。
二、指標
分類指標
|
分項指標
|
權重
|
操作型定義
|
教育品質 |
畢業校友(Alumni)
|
10%
|
獲得諾貝爾及菲爾茲獎校友人數。得分高低依畢業年度,每往前推10年,降低10%權重。如1991-2000年每人以1人計算;1981-1990年每人以0.9人計算,依次遞減。
|
教師品質
|
獲得重要獎項人數(Award)
|
20%
|
獲得諾貝爾及菲爾茲獎教師人數。得分高低如上。如2001-2004年每人以1人計算;1991-2000年每人以0.9人計算,依次遞減。獲獎人同時署名兩單位,各計0.5人。諾貝爾共同得獎者,以獎金比例分配權重。
|
論文高度被引用研究人數(HiGi)
|
20%
|
1981-1999年間,在21個科學領域中,論文名列ISIHighly Cited.com高度引用之教師人數。
|
研究成果
|
「自然」與「科學」兩期刊論文發表篇數(N&S)
|
20%
|
2000-2004年間,一所大學在「自然」與「科學」兩期刊論文發表篇數,不包含評論與快訊。
|
SCI與SSCI論文數(SCI&SSCI)
|
20%
|
2004年,一所大學發表論文被SCI及SSCI收錄的數量。
|
機構規模
|
機構規模(專任教師數)(Size)
|
10%
|
以上五項總分 / 專任教師數
|
三、未來走向與發展
Philip G. Altbach就指出,一所好的大學須具備幾個要素:1. 延聘一流教師:給予一流待遇、提供優良工作環境與工作保障;2. 傑出研究成果;3.
充分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4.
先進研究教學設備。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研究計畫主持人劉念才所長也指出,「世界一流大學」雖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若深入分析仍可發現一些共同的特徵,評價指標也相當多,有些是可以量化的評比,如學術研究成果、人才培養;有些卻只能做比較質化分析,如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等。
而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否真正評選出了全球最佳大學呢?許多學者就質疑,在跨國評比架構建置的公平性考量下,所有指標只代表了「世界一流大學」所需具備的學術成就量化性的一面。況且,五大分項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相當高,如校友與教師獲獎率高的學校,其學術成果必定較為豐碩,這使得排名結果流於偏狹,難以呈現一所大學全面性的內涵與可區隔的獨特性。
英國泰晤士報
一、簡介
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學評比」,是藉由媒體傳播力量針對排名指標、方式與結果進行詳盡的專業分析,主要目的是希望作為協助高三學生申請大學之用,內容偏重大學教學而非研究資訊;以介紹大學教育為主而非研究所。
二、指標
分類指標
|
指標
|
權重
|
資料來源
|
學術聲譽(reputation) |
同儕評量(peer
review)
|
40%
|
2006年QS公司共挑選3707位學界人士,1/3來自歐洲、美洲及亞洲地區國家。他們必須挑選出30所他們認為最頂尖大學。
|
企業雇主評量(recruiter review)
|
20%
|
由QS公司挑選企業雇主與各大學推薦企業雇主名單,包含金融、航空、製造業,並請受訪者挑選他們最想雇用其畢業生的大學。
|
研究成果(research)
|
論文被引用率(citations/faculty)
|
20%
|
分析Thomson Scientific公司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CI)資料庫之2001-2006年期間資料
|
教學品質(teching)
|
師生比(faculty/student)
|
20%
|
時報高等教育增刊蒐集相關資料
|
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
國際學生比例(intel faculty)
|
5%
|
國際教師比例(intel students)
|
5%
|
三、未來走向與發展
雖然泰晤士報在排名指標上仍有不夠周延的地方,但也因為聲望調查的方式,使其成為備受重視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一。每種排名由於其理念和指標的不同,自然導致不盡相同的排名結果,除可由此觀察大學排名的不同面向外,當然也具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撰寫本文的用意在介紹泰晤士報排名的詳細內容與特色,幫助讀者深入解讀其中的差異,並瞭解其排名代表的意義,不至受排名名次迷惑,盲目追求名次上的前進。
|